首先要特别注意,任何时候都不能将拍摄范围的大小、感光面积的大小、冲印照片的大小这三个概念相混淆。
下图列出了1寸到30寸照片的尺寸及对比示意图。
照片都是由底片洗出来的,照片的尺寸相同,并不意味着底片的尺寸也相同。所有底片都可以冲洗任何尺寸的照片,只是清晰度不同罢了。进入数码时代以后,胶片时代的底片变成了CCD、CMOS等感光器件。
通常所说的135相机是目前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相机。在胶片时代,135相机的胶片画幅是宽36mm×高24mm,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齿孔总高度是35mm,因而被称作“35mm胶片”。“35mm相机”指的是使用35mm胶片的相机。“135”则是这种规格胶卷的商品编号,柯达于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达彩色胶卷。135的那个1是指有别于可重复使用暗盒的一次性暗盒,135胶卷的完整定义则为“采用一次性暗盒的35mm胶片”。采用这种胶卷的相机又被称为“135相机”。
感光器件的尺寸规格又叫做画幅。下图中包含了8种画幅(放大4倍,不包括大、中画幅)。全画幅就是135胶片的规格。全画幅与较小画幅边长(或对角线长)之比叫做画幅转换系数。
拍摄范围的大小就是看有多少景物能被拍进照片。控制相机拍摄范围的方法有3种,先来看第一种(见下图)。不用调整相机的参数,只需向前走几步或者向后退几步。通常摄距和物距是一个概念。显然,如果摄距加倍,那么被摄区域的宽度也加倍(注意:被摄区域的高度也同时加倍,因而被摄区域的面积是原来的4倍 ——→联想“田”字)。此时视角不变。
下面是简单的推导。
再来看第二种方法(见下图)。换用一套感光器件规格不同的摄影系统。为简单起见,令像距 = 焦距(在拍无限远的物体时),且保持不变。显然,如果感光器件的宽度加倍,那么被摄区域的宽度也加倍(注意:被摄区域的高度也同时加倍,因而被摄区域的面积是原来的4倍 ——→联想“田”字)。此时视角变大。
下面是简单的推导。
第三种方法(见下图)。改变镜头焦距。 如果镜头的焦距缩短一半,那么被摄区域的宽度加倍(注意:被摄区域的高度也同时加倍,因而被摄区域的面积是原来的4倍 ——→联想“田”字)。此时视角变大。
下面是简单的推导。
上面提到过的视角是有效视角,最大不能超过镜头的视角。每支镜头的焦距和视角都是为特定规格的感光器件设计的,如果把一些APS-C画幅的镜头拧到全幅机身上就有可能拍出四角失光的照片。下面来看看镜头焦距与其视角之间的关系。下图列出了135镜头的焦距与视角之间的对应关系。
根据上图的数据绘出下面的曲线图。可以清楚地看出,镜头的焦距与其视角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。随着焦距的增加,视角减小的速度会减慢。